仿真飾品的毒耳環生產流程包含設計、壓模、超標翻砂、千倍燒焊、小心拋光、有害元素電鍍等多道工序,毒耳環出現鎘、超標鎳、千倍鉛等有害元素超標,小心是有害元素為了飾品更美而成本更低。(農健/圖)
“你是毒耳環來碰瓷兒的吧?”
在北京南鑼鼓巷附近的一家飾品店,當南方周末記者咨詢耳環產地、超標生產商名稱、千倍是小心否有質檢報告等問題時,店員露出不可思議的有害元素表情:“幾十塊錢的東西而已,你問這干嘛?”她似乎第一次被這樣提問。
滿墻的耳環、耳釘、耳夾被裝在一個個小格子里,密密麻麻。射燈下,這些模仿珠寶、玉石和貴金屬制成的仿真飾品折射出絢麗的光芒,女孩拿起它們,也拿起了對美的想象。
但美麗的背后,可能暗藏健康風險。許多耳環等仿真飾品是“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無生產廠家,甚至鎘、鎳、鉛等有害元素超標,戴上它們可能會“過敏”,健康亦受到威脅。
強制性國標《飾品 有害元素限量的規定》(GB 28480-2012)對非貴金屬(貴金屬主要指金、銀和鉑族金屬等8種金屬元素)中的有害元素限量做了相關規定,因穿孔與人體接觸,耳環比項鏈等與人體皮膚接觸的飾品更嚴格。
然而,國標執行已過十年,因為檢測成本高、沒有強制要求等原因,合金耳環等仿真飾品有害元素超標的案例和召回事件依舊很常見。
總銷量超過6萬件、均價五塊多的“爆款”耳環質量如何?
2023年6月,在某電商平臺,環保組織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的無毒先鋒團隊(以下簡稱“無毒先鋒”)下單了銷量靠前的10款耳環,送至有資質的第三方實驗室檢測。
這10款耳環均無質量合格證、產品名稱以及生產廠家等信息標識,屬于“三無”產品,違反產品質量法。而檢測報告更是顯示,有3款鎘含量超標6808倍、6872倍、7208倍;4款鎳釋放量超標0.25倍、0.5倍、0.5倍、1.8倍。
10款耳環的有害元素檢測結果。(無毒先鋒/圖)
“無毒先鋒”向電商平臺反映后,6款重金屬超標的產品已經下架。
南方周末記者以顧客身份咨詢這幾位商家所售其他產品的合格證,有的表示“無質量合格證明”,有的則聲稱“有但不方便提供”。
仿真飾品有害元素超標現象屢見不鮮。2014年,來自珠海市質量計量監督檢測所的作者發表論文稱,檢測珠海市零售市場的40件仿真飾品,有19件有害元素含量超標,“總體質量
不用帶戶口本也不用回戶籍地,婚姻登記全國通辦要來了
為了“公攤”打官司,怎么能贏?
一個反家暴小程序,5天里的1.3萬次使用
檳榔“下架”風波:經銷商暫緩進貨,商超重新售賣
AI時代,保險業路在何方?
查爾斯終究成王,英國王室走向何方?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