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兜底北京朝陽區(qū)雙井富力廣場的中國中國黃金北京概念店人去樓空。南方周末記者梅嶺/圖
因加盟商違規(guī)擅自開展黃金托管業(yè)務,黃金并私自停止經營活動,商利生無法兌付消費者已購買的益共黃金,品牌授權方中國黃金(600916.SH)卷入公信力旋渦。為黃
2024年4月1日晚間,金大劫案加盟中國黃金發(fā)布公告,兜底決定先行對有關消費者進行墊付。中國
產生兌付問題的黃金中國黃金門店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東三環(huán)的雙井富力城,在此已開業(yè)14年,商利生曾以3000平方米的益共面積號稱中國黃金“京城單店之最”。
“這家店大概有七八十公斤的為黃黃金無法兌付。”北京消費者楊洋,是這家門店最早一批客人。她粗略統(tǒng)計了這波店里十幾位消費者的受損情況,以投資類金條價格計算,損失價值超過4000萬元。
隨著國際黃金價格不斷創(chuàng)下新高,最新投資類金條價格達到616元/克,金飾價格逼近700元/克。
這份“兜底”公告讓苦等了4個月的消費者迎來一絲曙光,需要厘清的問題是,加盟商為什么會跑路?中國黃金的加盟模式存在什么問題?
“我就認準了中國黃金這個品牌,門店店長多年來會根據黃金交易所的價格走勢,給我投資建議。一來二去信任感很強。”楊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她從2010年開始多次在中國黃金線下門店購買金條,折合黃金現價已超500萬元。
之所以需要投資建議,是因為雙方交易的是一項名為“黃金托管”的服務。根據楊洋提供的文件,她將所購買的金條交給門店,按約定期限代為保管,如購買一年期托管,可獲贈所購金條克數2.5%的純金,到期后可以提貨、續(xù)約或按實時金價回購。
基于方便、安全等多重因素,楊洋從未見過、摸過這些金條。動輒上百萬的黃金托管業(yè)務,憑證卻只有門店提供的顯示為“中國黃金北京概念店”的兩頁預定證書。
據中國黃金財報,金條是公司主要產品,銷量常年穩(wěn)居中國第一。中國黃金集團是中國黃金控股股東,是中國黃金行業(yè)中唯一一家央企,為綜合性大型礦業(yè)公司,這被寫入加盟店黃金托管業(yè)務的介紹中。
2023年12月下旬,楊洋聯系門店相熟的店員,想將純金贈品進行贖回,對方表示要向領導報備。12月27日清晨,店長致電她說,“快點過來,出事兒了,這個店跑路了”。
3月底,南方周末記者在這家門店看到,大門緊鎖,柜臺里原本擺放產品的盒子空空蕩蕩散落著,同樣散落的產品介紹立牌上,有鉆石、18K金飾品、金鑲玉、黃金鑲嵌、翡翠等,并沒有托管業(yè)務的痕跡。
“不要用自己的錢去考驗別人的良心。”在一位黃金業(yè)資深人士看來,沒有黃金實物,只有一張單子的黃金托管業(yè)務,已經脫離實物黃金交易范疇。如果主體沒有相應的金融資質,更類似于民間的吸募行為。“黃金托管在行業(yè)是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品牌和門店都能干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