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嘴論政策陸家嘴論壇在上海開幕,壇釋央行行長易綱、信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嘴論政策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壇釋央行副行長兼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出席并發表演講。信號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嘴論政策論壇主要釋放以下重要政策信號:
實現“3060”目標,信號需要胡蘿卜加大棒。嘴論政策顯著提高排碳成本,壇釋可以理解為大棒,信號適度提高則是嘴論政策中棒或者小棒,而人民銀行設立的壇釋支持工具是激勵機制中的胡蘿卜。2021年人民銀行設立了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兩項貨幣政策工具,信號支持碳減排重點領域發展。截至2023年4月底,碳減排支持工具的余額近4000億元,支持了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大約6700億元,帶動碳減排量超過1.5億噸,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易綱)
信息披露就是讓社會知道誰排了碳、排了多少碳,社會各方面都能夠測算并且驗證排碳和減碳的行為。只有發揮了社會的監督作用,確保排碳數據的真實準確,才能防范洗綠、資金套利、項目造假等風險,其他一系列政策才有基礎。近年來我們逐步豐富了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鼓勵金融機構逐步披露相關環境信息,同時要求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披露相關環境信息。(易綱)
近期國際銀行業接連發生風險事件,雖然對我國直接沖擊很小,但也有很強的警示意義。我們將始終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突出重點、把握節奏、精準發力,穩慎化解存量風險、堅決遏制增量風險。下好風險前瞻防控“先手棋”,以更加主動的態度應對各類風險隱患,堅持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努力把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及時阻斷風險蔓延。(李云澤)
堅決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厘清責任邊界,拉緊責任鏈條,加強綜合治理,完善多主體參與、多領域協作、多層次貫通的責任體系,真正實現監管“全覆蓋、無例外”。強化央地監管協同,完善制度安排、健全工作機制,實現中央與地方兩個層面的無縫對接協調。持續整治金融市場亂象,重拳懲處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李云澤)
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金融業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近年來,金融領域先后推出50多條開放措施,取消了外資股比限制,大幅減少了外資準入數量型門檻,一批開放實例先后落地。近期法巴農銀理財將在上海開業。(李云澤)
資本市場具有獨特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更加契合科技創新企業的“迭代快、風險高、輕資產”等特征,能夠有效促進創新資本形成,賦能科技成果轉化,在完善公司治理、激發企業家精神、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適時出臺資本市場進一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政策措施。(易會滿)
近期,股市波動有所加大,板塊熱點輪動加快,關于量化交易、市場公平性、資金短線炒作、行業機構責任等討論增多。證監會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監管,將持續加強市場交易行為監測監管,做好對量化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的跟蹤分析,對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打擊,切實維護良性健康的市場秩序和生態。(易會滿)
當前宏觀經濟金融風險的關聯性、系統性進一步增強,給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將與相關方面共同加強宏觀研判,密切跟蹤分析國際金融市場輸入性風險,完善跨市場跨行業跨境風險監測預警處置機制,不斷提升風險應對綜合效能。創新方法,突出重點,穩妥有序化解債券違約風險,持續加大對“偽私募”、地方交易場所等重點領域風險的整治。持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加強與有關方面政策協同,穩定和提振市場信心,守好底線,全力維護股市、債市、期市平穩運行。(易會滿)
近年來,中國金融周期則相對穩健。2020年以來,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在2.4%-3.4%之間窄幅波動,最高與最低點的極差不到100個基點,顯著低于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同期波幅近400個基點。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則保持10%左右的增速。中國金融周期相對穩健背后的原因,是中國長期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我國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堅持跨周期和內外平衡導向,不跟隨美聯儲“大放大收”,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松政策。(潘功勝)
向前看,中國外匯市場平穩運行仍然具備良好基礎。一是中國經濟運行總體保持穩中上行的態勢,一些市場機構則預測,美國經濟有可能面臨溫和衰退,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具有支撐作用。二是隨著美聯儲加息周期接近尾聲,美元走強較難持續,外溢影響有望減弱。總體看,我國外匯市場將有條件保持較為平穩的運行狀態。(潘功勝)
2025-04-17 01:17
2025-04-16 23:46
2025-04-16 23:45
2025-04-16 23:41
2025-04-16 23:30
2025-04-16 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