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家24小時閃電倉,響供不對外營業,外賣萬億只線上接單。有奔應鏈南方周末記者周小鈴/圖
22歲的時零售打陸瑤是廣州一家24小時便利店店主,門店租在白云區一個巷子內的響供居民自建房一層,走出巷子二百米才是外賣萬億沿街公路。這里雖不易被過路的有奔應鏈行人發現,但對于外賣騎手來說,時零售打卻是響供輕車熟路。
陸瑤開的外賣萬億是美團-W(03690.HK)的“閃電倉”,與普通便利店不同,有奔應鏈這家店只接待線上用戶,時零售打即使有顧客到店,陸瑤也會要求他們線上下單再取貨。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閃電倉店主通常都會在門口掛出海報,上面寫著:本店不對外營業。
店門前放著一個鐵架,上面擺滿等待外賣派送的包裹,時不時就有外賣騎手前來取貨。店內不設柜臺,但桌上擺有一臺電腦,接二連三響起外賣下單的提示音,旁邊的打印機則不停地彈出新訂單。地上全是拆完還未整理的包裝紙盒,剩余空間則被一排排貨架占滿,貨架之間僅能容納一人側身穿行。
閃電倉,是由美團提出的即時零售形態,指通過外賣配送解決用戶即時性的消費需求。實際上,早在9年前,互聯網大廠就曾開辟類似的“前置倉”賽道,但沒有呈燎原之勢。
2020年,盒馬原CEO侯毅曾公開評價前置倉是偽命題,曾經的前置倉以生鮮蔬菜品類為主,存在三大問題:客單價上不去、損耗率下不來、毛利率不保證。
如今,戰場再一次聚焦閃電倉。
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將前置倉從生鮮蔬菜品類拓展到全品類;2024年,餓了么推出近場品牌官方旗艦店計劃,助力品牌商家切入即時零售線上服務;同年,淘寶和餓了么合作升級小時達,京東將到家業務和小時達業務整合為“京東秒送”。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在2023年發布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達到5024.88億元,2025年預計將達到2022年的3倍。2026年即時配送訂單量將超千億單,2026年即時配送規模將達到萬億元。
閃電倉為何再次火爆?將如何改變零售業?
陸瑤的閃電倉,有230平方米,貨架間僅容一人穿行。南方周末記者周小鈴/圖
孟發曾是美團本地生活業務板塊的員工。2023年,他決定辭職經營線上超市,現在北方一個省會城市經營兩個閃電倉。孟發認為,美團閃電倉萌芽于自身業務發展需要。
他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傳統零售形態有兩種,一種是大型商超,另一種是便利店。當美團外賣從美食拓展到其它品類零售商品時發現,大型商場貨品齊全但揀貨速度慢,便利店揀貨快但貨品有限,兩種形態都難以滿足消費者即時需求。
2018年,美團成立閃購部門,明確將其定位為
美俄將于23日在沙特吉達舉行會談
“沒死成”的厭世母親:審判一個攜子自殺者
河北邯鄲初中生被害案件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核準追訴
定額補貼、上門回收!14部門印發《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
質檢、溝通與辦復:提案與建議落地背后
網傳網紅楊立新及其母親遭殺害,黑龍江警方通報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