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的龍井冷面辣椒裝飾(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去往集安的路上,我臨時起意,傳說打算去趟龍井。龍井冷面辣椒因為朝鮮族詩人尹東柱的傳說故居離那兒不遠。
龍井市位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東南,龍井冷面辣椒是傳說目前中國境內朝鮮族居住最集中、朝鮮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龍井冷面辣椒地區。
擋風布內的傳說人影(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裹挾泥沙的海蘭江流經市區,跨江的龍井冷面辣椒橋上裝飾著金色的鯉魚和飛龍。
步行街一棵樹也沒有。傳說為躲避烈日,龍井冷面辣椒我貼著商鋪尋找陰涼。傳說沿街招牌都是龍井冷面辣椒漢字和朝文雙語。我走進一家冷面館,傳說叫醒午睡的龍井冷面辣椒服務員,點了碗冷面和一瓶冰川啤酒。
櫥窗里的童裝(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面盛在不銹鋼碗里,透著一股冷艷氣息。湯是面的靈魂,我先喝了口湯,沁涼,酸甜,辣——冰與火的交融。我夾起一筷面,嗦入口中——意想不到的尷尬情況出現了——面出乎意料的長,綿延不絕,很快脹滿口腔。我想咬斷,它卻韌性十足。我叼著這坨咽吐兩難的冷面左顧右盼,想看看別人咋吃,可是餐廳里只有我一個顧客。最終牙齒筷子并用把面費勁扯斷,將其囫圇吞下。我吃光碗中所有湯料,面沒敢再動第二口。就在我起身離開時,注意到桌邊有把剪刀,我不確定它是何時出現的,以及用在何處。后來我才知道,剪刀在朝鮮族飲食中是常用工具,剪面,剪肉,剪菜……剪一切牙齒難以勝任的食物。
文化廣場,打牌的朝鮮族男人(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繁榮路市場,瘦小的朝鮮族老婦坐在地上賣人參。她弓腰駝背,像坐在自家炕上般安定。手指粗細的人參舒展著根須躺在皺巴巴的塑料布上,看上去臟兮兮的,但是它們價格不菲。人參既怕冷也怕熱,只能生長在陽光斜照的地方。
臨江路錯落著低矮的建筑,大多已無人居住。只有一家客棧和餐館貌似營業。這些貼著瓷磚、外觀丑陋的建筑早年間在三四線小城非常流行。現在,經過歲月的洗禮,它們變得不再難看,反而呈現出一種庸常之美——所有的形色臣服于光陰,不再依循人的意志突顯自己。
早市,牛肉攤(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轉過街角,在這些建筑的背后,是人去樓空的舊市場。市場清理得干干凈凈,像電影布景暴露在耀眼的陽光下。我想起一路經過的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