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船一樣狹長的拜訪修士之屋,最右邊這間是修士弗吉尼亞的臥室(boho/圖)
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a Woolf)向自己承諾,如果她的屋自由住小說《奧蘭多》能掙到錢,她將為自己創造一間房間。拜訪《奧蘭多》比她之前所有書的修士銷量都要好,在出版后的屋自由住半年內就賣出了八千多冊。于是拜訪,1928年的修士冬天,她和建筑師喬治·肯尼迪(George Kennedy)在修士之屋(Monk’s House)的屋自由住閣樓上設計起了她工作室的草圖。
修士之屋坐落在英國薩塞克斯偏遠的拜訪羅德梅爾村(Rodmell)。雖然距倫敦僅47英里,修士可即使在今天,屋自由住抵達那里仍然得費一番功夫。拜訪從倫敦市中心的修士帕丁頓火車站出發,乘坐火車一路向南,屋自由住一個半小時后,我在一片田野間下車了。沿著鄉村小道跨過烏斯河,遙望著油菜花田和蒲葦,繼續徒步20分鐘才抵達羅德梅爾。一個世紀前,弗吉尼亞往返倫敦,走的也是這條路。
1919年,弗吉尼亞和倫納德·伍爾夫(Leonard Woolf)買下了修士之屋。在之前的九年里,弗吉尼亞已經在這片地區搬過幾次家了。從年少起,她就時有精神崩潰的情況發生。1910年的一次崩潰發作后,她越來越被薩塞克斯的自然和寧靜所吸引,想要在那里更長久地待下去。那時,她曾沮喪地給姐姐瓦妮莎·貝爾(Vanessa Bell)寫信:“我沒法寫作,所有的魔鬼都來了——毛茸茸的黑色魔鬼。29歲了,還沒有結婚——一個失敗者——沒有孩子——還神經失常,也沒能成為一個作家。”
1912年,弗吉尼亞與倫納德結婚。修士之屋一開始并沒有被伍爾夫夫婦相中。這是一棟狹長的房子,房間都太小,也沒有浴缸,或者熱水,或者像樣的廚房。但是后院的丘陵開滿了鮮花,還有許許多多的果樹,這讓弗吉尼亞十分著迷。而且自從他們搬進這棟房子以后,或許是飽受戰爭和精神疾病的雙重折磨,她覺得遠離倫敦的生活不被打擾,更自在。也正是在這里,她全然投入到關于現代生活和女性主義的思考與寫作中。
被刷成薄荷綠色的客廳(boho/圖)
幾乎是走到村莊的盡頭,便能遇到修士之屋那不起眼的矮柵欄。繞到房子的前院,走下臺階,來到客廳,這里就像弗吉尼亞的侄女安潔麗卡·格蘭特(Angelica Grant)形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