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并不是支原只有小孩才得,大人也要當心。體肺近日,炎不也當廣州30歲的大人朱女士發燒發冷、四肢乏力,支原還咳出黃痰,體肺原以為是炎不也當普通感冒,卻遲遲不好,大人通過支氣管鏡檢查才發現是支原“支原體肺炎”,經過針對性抗感染等治療后好轉出院。體肺
30歲的大人朱女士平時身體不錯,近日突然出現發熱,支原最高體溫39.8°C,體肺伴隨畏寒、炎不也當寒戰,四肢乏力。曾到醫院就診,醫生給予布洛芬退熱、頭孢菌素抗感染等治療后,她的癥狀無明顯緩解,隨后咳嗽、咳黃白色粘痰,不易咳出,夜間尤為嚴重。
于是,朱女士來到省二醫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門診尋求治療。何耀為醫師通過胸部CT檢查發現,她的右肺下葉感染性病變,于是將其收治住院,進一步完善檢查。
醫生通過支氣管鏡檢查發現,朱女士的右下肺支氣管有大量黃白色粘痰,通過快速病原學檢測,發現了“肺炎支原體”。也就是說,朱女士得了最近流行的“肺炎支原體肺炎”。
針對她的情況,醫生給予左氧氟沙星針對性抗感染及止咳、化痰等對癥支持治療后,朱女士很快好轉出院。
治療前胸部CT:右肺下葉可見多發小片狀、斑片狀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勻,境界模糊,可見片狀實變影,其內可見空氣支氣管影。
治療后胸部CT:原右肺下葉多發小片狀、斑片狀密度增高影,較前明顯減少、密度明顯減淡。
省二醫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孫瑞琳解釋,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以間質病變為主的急性肺部感染,在臨床表現上與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肺炎有明顯區別,因此臨床又將其與嗜肺軍團菌、肺炎衣原體及立克次體等其他非典型病原體引起的肺炎統稱為“原發性非典型肺炎”。
目前國內多項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肺炎支原體和肺炎鏈球菌是我國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
據介紹,支原體肺炎的潛伏期為1~3周,發病形式多樣,多數患者僅以低熱、疲乏為主,部分患者可出現突發高熱并伴有明顯的頭痛、肌痛及惡心等全身中毒癥狀。呼吸道癥狀以干咳最為突出,常持續4周以上,多伴有明顯的咽痛,偶有胸痛、痰中帶血,少數嚴重病例可出現呼吸衰竭,表現為呼吸窘迫。
呼吸道以外的癥狀中,以耳痛、麻疹樣或猩紅熱樣皮疹較多見,極少數患者可伴發胃腸炎、心包炎、心肌炎、腦膜腦炎、脊髓炎、溶血性貧血、彌漫性血管內凝血、關節炎及肝炎等。
肺部陽性體征少而影像學表現明顯是支原體肺炎的重要特點。病變多為邊緣模糊、密度較低的云霧樣片狀浸潤影,從肺門向外周肺野放射,肺實質受累時也可呈大片實變影。
喹諾酮類和四環素類藥物是成人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物
據介紹,用于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常用藥物有大環內酯類、氟喹諾酮類和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是目前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喹諾酮類和四環素類藥物是成人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物,但目前也有支原體肺炎對大環內酯類抗菌素耐藥,所以臨床要結合患者個體情況酌情選用。
支原體肺炎是否會引發“白肺”?少數支原體肺炎侵犯病變范圍廣,或者黏液引流不暢,累及支氣管、肺泡、肺間質,引發“肺不張”,甚至造成影像學上的“白肺”,通過有效抗感染及祛痰、拍背、支氣管鏡治療等手段,在較短時間內治愈,多數患者預后良好。
醫生提醒,肺炎支原體感染全年均可發生,尤其是夏末秋冬季發病率高。主要傳染源為病人和帶菌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比如咳嗽、打噴嚏。5歲以上的學齡前及學齡兒童、青少年屬于高發人群。
支原體肺炎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①遠離傳染源,室內定期開窗通風,去人員密集且封閉場合時建議可佩戴口罩。②做好手衛生,經常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擦拭雙手。③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足量飲水,充足睡眠,適量運動,以增強免疫力。
省二醫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孫瑞琳提醒,在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如若出現了咳嗽、發熱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建議盡快就醫,查明病因,針對性地治療,切莫自行服藥,延誤病情。
2025-04-17 01:26
2025-04-17 01:22
2025-04-17 01:22
2025-04-17 00:19
2025-04-16 23:54
2025-04-16 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