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8日,高校干西安文理學院2023屆畢業生綜合類招聘會現場。輔導(視覺中國/圖)
“去閑魚就業”正成為一些高校提高“就業率”的員催業像“手段”之一。
2023年7月17日,畢業中國傳媒大學某教師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張群聊發言的生和截圖,內容為疑似給學生支招:“大家在咸(閑)魚上注冊賬號賣東西也算自主創業,學校學院心餅也算完成就業率。中間”說話人提醒學生盡快提交店鋪的高校干相關材料。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輔導這張截圖已在各大社交媒體上流傳多時,員催業像無法核驗其真偽。畢業但現實中,生和真偽難辨的學校學院心餅“開網店”創業完成就業指標,則確實存在。中間
一張在各大社交媒體上流傳多時的高校干群聊截圖。(資料圖/圖)
2023年4月初的一個下午,青島一所民辦本科院校的女生宿舍里,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大四學生葛姍和她的九位同學,先后拍攝了房間里的黑色垃圾袋、藍色衣架和拖鞋、紙巾等日用品,上傳到一個以團購和砍價而聞名的購物App后,注冊了十個網店。
未就業的她們,在學校的畢業去向統計中,變成了“靈活就業”。
早在“咸(閑)魚就業”的截圖在各大社交媒體流傳之前,葛姍的輔導員已經想到了拯救“就業率”的絕招。
此前,由于考公、找不到工作等種種原因,班上有十位學生沒辦法填寫畢業去向,“輔導員就建議,‘就業合同也不是那么嚴謹,開個網店就行。’”葛姍回憶。不久,輔導員就把開網店需要提交的店鋪證明模板發在了班群,其中包括淘寶、拼多多的店鋪證明模板以及三個訂單的“流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