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6日,送分題全國碳市場正式“開張”,面對圖為交易實時信息畫面。咋還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圖)
2022年新年伊始,交白卷全全國碳市場爆出“碳排放配額未按期履約第一案”。國碳
據蘇州市生態環境局披露,市場1月1日,未履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在對張家港某公司檢查中,約第發現該公司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案背
碳排放配額是送分題指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限額,是面對碳交易的基礎。在碳市場中,咋還各企業被分配一定量的交白卷全初始配額,實際排放量小于配額,國碳則可出售或保留配額;實際排放量超過配額,市場需要到碳市場購買配額或通過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消。在履約期結束前,企業需要對實際排放量和配額進行“清繳”,前者需小于等于后者,完成履約。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第一個履約周期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021年底前,首批納入的2162家發電企業需要完成清繳。
當前,我國碳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免費發放且相對足額,履約壓力很小。但仍有個別企業沒有履約,好比解答“送分題”,仍然交了白卷。
多位受訪者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反映出部分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對碳市場不熟悉、不重視,交易的能力和專業隊伍建設還存在不足。
據生態環境部數據,截至2021年底,碳配額兩年累計成交量1.79億噸,與45億噸年配額相比,總換手率只有約2%。而此前地方試點碳市場每年換手率平均為5%,歐盟碳市場2020年換手率達到400%。
顯然,作為碳交易的核心,配額如何分配,既增加全國碳市場流動性,又不給企業增加過大經營壓力,需進一步完善。
發現這起“第一案”的過程并不復雜。
按照生態環境部要求,“雙隨機、一公開”(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的抽查范圍中,不僅包括企業污染物排放,還包括碳排放。
2022年1月6日,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局大氣科科長吳高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執法人員檢查了該企業管理人員登錄的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的信息,注意到其并沒有按期清繳碳排放配額,經詢問相關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現場調查取證,進一步確認了違法嫌疑。
蘇州共有48家重點排放單位,目前檢查只發現這一家企業沒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