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入學7月,小查(化名)等多位畢業生正因未取得畢業證、即業揭開教育角未被安置就業而四處奔走。職業他們沒想到,校企這件事時至今日仍懸而未決,合作而且有更多學生被卷入。亂象
與他們對峙的入學,是即業揭開教育角一家名為中航國鐵(北京)教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國鐵”)的公司。雖然公司名中既有“中航”又有“國鐵”,職業但這家公司其實是校企一家沒有任何國有股份的民營企業。不過,合作自2014年成立以來,亂象它與多地專科院校合作辦學,入學以推薦就業吸引學生報名就讀民航、即業揭開教育角高鐵類專業。職業
然而入學后,不少學生遇到專業不符、拿不到學籍、無法解決就業等各種問題,損失的不僅是每年上萬元左右的學費,更是自己的時間與機會。
在2010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就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概念,“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一些大型企業聯合學校,借此培養自己的人才。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鼓勵企業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中,如果企業自身是用人單位或具備深厚的行業資源,教學和就業會得到保障。但若企業是第三方公司,缺乏行業資源,就業承諾難以實現,合作就會面臨風險。
當承諾落空,學生維權時又會發現,教育主管部門會出手處罰校方,但難以觸及企業;通過訴訟往往能得到一定的經濟賠償,卻難以撼其根本。
對于這些糾紛與質疑,2024年7月,中航國鐵方面回復南方周末,其從2021年開始已無任何新業務開展,正在進入清算注銷流程。對于學生就業中的問題,其表示“學生對于就業不滿意或者未能就業的,我司愿意繼續提供就業跟蹤服務”。
如今已無法打開的中航國鐵官網。截圖自網頁快照。
多位學生對南方周末講述,2016、2017年前后,中航國鐵面向初中畢業生招生,承諾報名就讀該公司與當地中專類院校聯合辦學的民航、高鐵類專業,畢業后由該公司負責將學生送入其與大專院校合辦的同類專業繼續深造,大專畢業后由中航國鐵負責安排相應的高鐵、民航類工作。
然而,就讀期間,這些學生經歷了一系列亂象。
“當初中航國鐵以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等名義招生,實際上我們并沒有在這家學校學習過。”學生小栗(化名)出示的文件顯示,在2017年4月中專階段時,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與她簽訂過就業推薦協議書,并蓋有該校招生辦公室的公章,但她表示并沒在這里學習過。按其講述,這批學生在大專階段“三年換了三個校區”,先后在“八達嶺校區”“昌平校區”、北京演藝專修學院等地就讀。
正是因為培訓合同糾紛,小栗與校方產生了沖突,并曾因言論不當被判侵犯名譽權。
中專升大專的前提是,學生要參加成人高考、單考單招、自主招生、行業委托自學考試等。有學生講述,中航國鐵曾組織學生集體參加北京的成人高考,通過考試的學生曾取得北京交通大學的學籍,但由于部分學生沒有通過,后來被要求集體放棄已取得的學籍,轉而去河南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輕工職業學院參加考試。兩名學生告訴南方周末,輾轉之中,有的學生一直沒有學籍,有的學生即便獲得學籍也沒有在這兩所學校實地學習過。
不少學生的培養專業出現前后不符的情況。據中航國鐵與學生簽訂的就業培養協議書,專業應是“航空、民航、城市軌道交通類”,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