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的金標桿數字化和智能化持續走在全球同行前沿。
2024年10月21日,數字中國互聯網協會數字金融工作委員會專家委主任陳靜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布《中國數字金融發展白皮書》,化之乎數強調金融科技的行更快速進步正給傳統金融行業帶來深刻變革。
隨著銀行業數字化縱深轉型,據安監管機構更加重視金融機構的全丨數據安全。2024年3月22日,年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銀行保險機構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金標桿擬強化對金融機構數據安全的數字全面監管,并要求金融機構建立數據安全責任制,化之乎數制定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制度。行更
在這場“無科技不金融”的據安轉型之戰中,哪些銀行在領跑?全丨哪些銀行在提質增效的同時兼顧了數據安全?
為深度洞察銀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因應監管取向和市場趨勢之變,年度對2023年數字金融榜和數據安全榜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大幅優化和合并,金標桿并依據被測評銀行2022年和2023年年報及相關報告,對43家銀行(包含42家上市銀行和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測算和排名,并于2024年8月發布了“2024年金標桿——數字金融榜初榜”。
9月開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以各銀行2024年中報數據及相關報告為基準,對相關指標體系下的數據進行更新。對于在2024年中報中未披露但評分權重較大的少數數據,仍以2023年財報數據為主,并在調研時進行補充求證,以確保測評數據緊跟市場變化。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還對被測評的43家銀行進行了深度問卷調研,并選取部分機構線上調研和實地調研。與此同時,遴選組建了一個由相關領域資深專家組成的獨立專家評審團。評審專家對相關榜單進行“背對背”的獨立實名評審。
在上述三類分值各占一定權重的基礎上,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制作“2024年金標桿——數字金融榜”終榜。這是“2024年金標桿—中國新金融競爭力榜”11個子榜單之一??陀^、科學、公正和透明是“金標桿”嚴格遵循的四大原則。
誰是被測評對象?
2024年數字金融榜測評范圍大幅拓展,由2023年的20家系統性重要銀行增加至43家,涵蓋42家A股上市銀行和一家尚未上市的系統重要性銀行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面對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復雜性,如何確保測評的科學和公正?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采用“以數說話、專家評審、深調研”三大維度。其中,“以數說話”占據主導地位,權重占比高達70%。這是因為銀行依規披露的數據更具可比性。
在“以數說話”維度中,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參考了監管指標、國內外評級體系,并結合專家和業內人士的意見,設置的指標評價體系中含有正向指標和反向指標。
為突出行業標桿的價值,被測評機構的部分指標得分以最優銀行為基準。這可能導致部分銀行在某些指標上的得分相對較低。
數據背后的起因復雜多樣。因此,線上調研和線下實地考察不可或缺。借助2024年數字金融榜的深度調研問卷,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重點了解銀行在科技創新、客戶體驗提升和風險管理優化等領域的策略和案例。與此同時,調研團隊通過各種方式查證各銀行獲得的權威機構頒發的獎項(如,中國人民銀行于2024年10月18日公布的“2023年度金融科技發展獎”),并選取部分機構進行線下調研。
多數銀行在回復問卷時均認為,科技創新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競爭力。在金融科技快速迭代中,準確把握科技創新趨勢、提升客戶體驗和加強風險管理是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更有銀行透露,面對監管部門對數字化轉型領域的趨嚴監管,為了提升銀行的數據要素安全流通能力,除7×24小時安全運營機制外,還建設了隱私計算平臺。
專家評審團的“背對背”評審打分則體現了外部專家的獨立性。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對評審團9名專家評審意見統計發現,建設銀行得票最多,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也獲得了專家認可,得票數僅次于建設銀行。
歷經三大維度測評比拼,哪些銀行數字化進程勝于同行?
2024年數字金融榜終榜顯示,招商銀行以73.86分居于榜首,建行和工行以微弱之差緊隨其后。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亦躋身前十。這顯示了大行在優勢之下的持續堅持。
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杭州銀行和滬農商行亦入圍前十。其中,杭州銀行和滬農商行分別是被評測的17家城商行和10家農商行中唯一進入前十的城商行和農商行。
這意味著,榜單前十名中,國有大行、股份制行和城農行分別擁有5席、3席和2席。小而精成為一個有趣的現象。
分梯隊觀察,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各為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中的領跑者。在指標測評體系中,兩家銀行在三個維度的得分均排在前十名。其中,招商銀行在數字化效能維度(滿分30分)中獲得23.6分,排名第二;建設銀行則在數據安全維度(滿分28分)中獲得25.6分,排名第三。兩家銀行在專家評審維度和調研項中亦均獲得了較高分數。
從細項指標得分情況分析,兩家銀行在關鍵指標上均取得不俗成績。以風險加權資產收益率指標(該指標是用于衡量銀行利用風險加權資產生成凈利潤的效率的財務指標)為例,2024年上半年,在銀行凈利潤生成效率普遍下滑(42家上市銀行該指標值的同比增長率均值為-2.89%)的背景下,招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風險加權資產收益率(為統一口徑,本指標值均采用以集團口徑統計的凈利潤除以權重法計算的風險加權資產總額的方式進行計算)仍為0.93%和0.76%,超過行業平均水平0.62%。
金融管理機構的評價亦為它們此次得分加持?!?023年度金融科技發展獎獲獎項目名單”顯示,招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分獲4個和5個獎項。兩行獲獎的項目側重點各異,招行獎項主要集中于金融系統架構和云平臺建設,建行獎項則側重于科技金融服務、金融軟件供應鏈安全治理和基于生活服務的數字化場景金融創新平臺等金融服務和數字化場景落地領域。
被測評的6家國有大行中,僅中國銀行未入圍前十名。這與其收到的行政處罰有關。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顯示,2024年1月5日,中國銀行因“部分重要信息系統識別不全面,災備建設和災難恢復能力不符合監管要求”“重要信息系統投產及變更未向監管部門報告,且投產及變更長期不規范引發重要信息系統較大及以上突發事件”“信息系統運行風險識別不到位、處置不及時,引發重要信息系統重大突發事件”“監管意見整改落實不到位,引發重要信息系統重大突發事件”和“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審慎”等共9條涉及數據安全的違法違規事實而被處以高達430萬元的罰款?!澳裂蛉袊鹑跇I合規云平臺”還顯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這是今年內銀行業因數據安全問題而被開出的的最高額罰單。
在被測評的10家股份行中,除光大銀行和民生銀行因信息披露問題分別以1分和3分的微小差距無緣前二十外,其余8家股份行均入圍榜單前二十。
小型銀行無力數字化轉型,這是一個流行論調。但2024年數字金融榜終榜給了這個論調一個有力的回擊。不僅榜單前二十名不乏城農商行的身影,杭州銀行和滬農商行還躍入榜單前十名。
從戰略層面上觀察,2024年中報顯示,杭州銀行明確信息科技數據集成者、業務合作者、創新引領者和技術提供者的戰略定位,并以若干重大項目為抓手,大力推進數字化創新和大運營轉型。從指標上進一步觀察,該行2024年上半年的風險加權資產收益率約0.85%,超越行業平均水平。評審專家亦對它青眼有加。該行是在“43 選 3”的規則下被專家選中的兩家城商行之一(另一家為寧波銀行)。央行亦對它進行了嘉獎?!?023年度金融科技發展獎獲獎項目名單”顯示,該行是兩家獲得二等獎的城商行之一(另一家為北京銀行,此處的城商行是指被測評的17家城商行)。其獲獎項目名稱為“云原生分布式核心系統”。
對于銀行繁雜的業務領域而言,數字金融最大的突破點和貢獻在于普惠金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亦發現這一事實。普惠金融和數字金融的結合是大部分城農商行在2024年中報中提及的趨勢。如,滬農商行“基于中臺架構的農商行自貿區及涉農業務跨境綜合服務平臺”項目獲得“2023年度金融科技發展獎”的三等獎;在測評的所有城農商行中,排名僅次于滬農商行的南京銀行(總梯隊排名第十二,城農商行梯隊排名第三)亦在2024年中報中提及其外貿數字化普惠產品“出口快貸”惠及 1100 多家小微外貿客戶。
實際上,這一趨勢并非城農商行獨有。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還發現,國有行和股份行在普惠數字化領域早有成效。
銀行數字化正縱深提速。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發現,銀行業數字化進程在橫切面的發展已覆蓋前端、中端和后端,且應用場景和覆蓋面正以指數級的增速擴張。
以數字人民幣進程為例,工農建中郵儲五大國有行均在2024年中報提及數字人民幣推廣進程和應用成效。2024年10月22日,在Swift國際銀行業運營大會(Sibos)2024年會上,央行數字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介紹,數字人民幣試點范圍已覆蓋17個?。ㄊ校=刂?024年7月末,數字人民幣App累計開立個人錢包1.8億個,試點地區累計交易金額7.3萬億元。
在數字化覆蓋面擴張的背景下,數字化應用的質效和技術研發等縱深領域已成為各行戰略重點。“2023年度金融科技發展獎獲獎項目名單”顯示,銀行業“數字觸角”已觸碰到千億級大模型、分布式核心系統建設、企業級全面風控和供應鏈金融服務等領域。
隨著技術深入發展,各行在數據安全領域的建設已不只局限于日常的合規檢測,而是深入到技術層面的研發。在“2023年度金融科技發展獎獲獎項目名單”中,十個以上的項目涉及數據安全。其中,工商銀行和浙商銀行均有兩個涉及數據安全或軟件供應鏈安全的項目獲得二等獎。
除了整體進程往縱深發展外,一些城農商行在數字金融領域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正逐步顯現。在凈息差持續收窄的市場環境下,通過技術賦能服務、降本增效和發揮獨特優勢或是城農商行的生存發展之道。
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提速之際,數據安全的制度建設和技術研發亟待并重。《銀行保險機構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已于4月結束公開征求意見。倘其落地生效,數據安全將成為銀行業的制度性約束。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認為,在不可逆的數字化潮流中,銀行在應用先進技術處理數據要素的同時,更需用技術保障數據要素的萬無一失。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