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塵4x/圖)
2022年全球外匯市場受美元連續強勢加息沖擊,何穩化可貨幣各國貨幣遭遇不同程度貶值,慎推相對堅挺的進人人民幣,逆勢獲得國際市場青睞。民幣
根據央行10月9日發布的國際最新數據,2022年1—8月,從成我國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為27.8萬億元,為區同比增長15.2%,域性跨境交易總額中,入手有49.4%都在使用人民幣。何穩化可貨幣
此外,慎推9月23日央行發布的進人《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民幣超過日元成為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前三為美元、國際歐元、從成英鎊),2022年1月進一步提升至3.2%,創歷史新高。
哪些地區和領域的人民幣使用最活躍?很可能是東盟。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發布的《2022年人民幣東盟國家使用報告》指出,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經貿合作深化之力,人民幣在東盟使用逆勢上揚。2021年中國-東盟跨境人民幣結算量4.8萬億元,同比增長16%,10年來增長近20倍。
上述報告提出,要“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但俄烏戰爭、美元升值等為這一目標帶來新挑戰。
南方周末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肖立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和上海交通大學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浙商銀行原行長劉曉春,一起探討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與未來。
南方周末:俄烏戰爭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間貿易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肖立晟:對中國無疑是一種好事。企業多了一種貨幣選擇,降低了外匯風險。如果全球產業鏈條的上游使用了某種貨幣,這對于它的中下游來說也多了一種貨幣選擇,也可以選擇人民幣的。
從目前一些國家使用人民幣交易的動機來看,主要是把人民幣當作美國制裁下的替代品,如果制裁長期存在,人民幣使用量會在部分區域快速提升,有助于人民幣更廣泛地使用,但很難完全替代美元。如果企業只在產業鏈的某一個環節使用人民幣交易,反而會增加它的交易成本,因為可能它的進出口貨物計價貨幣是人民幣,但是貿易信用證和海上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