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做大之路實拍中國知網北京辦公樓。知網 (視覺中國/圖)
2021年12月10日,數字看到89歲老教授告贏知網的版權新聞,已從知網離職五年的做大之路張超將新聞截圖轉發到朋友圈。
知網,知網又被稱為“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簡稱“CNKI”),數字由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版權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等單位組成。做大之路
張超在知網工作時,知網曾經負責圖書標引,數字每天的版權工作就是快速閱讀論文。離職以后,做大之路知網也變成了他的知網“知乎”,生活中遇到不解的數字問題習慣于順手查知網,他的朋友圈內容也大多是用論文截圖來“答疑解惑”,用知網查教育信息化、婚姻關系,甚至香水構成,無所不包。“普通人遇到70%-80%的問題,都能在論文里找到答案”。
但是知網對于個人用戶是收費才能閱讀、下載的。對每天像刷微博一樣刷知網的張超來說,單篇付費太貴了,于是他買了一個匯集國內外論文資訊的網站會員,這個網站也能提供知網文獻的閱讀和下載。
像張超這樣純粹為了答疑解惑的知網用戶是少數,更依賴知網的是從事學術研究的在校師生和企事業單位人員。
通常,高校、圖書館或企事業單位向知網購買相關數據庫后,其研究人員可以免費使用,研究人員在文獻基礎上產生新的論文數據,最終又經由高校和期刊出版社流入知網。
作為一個學術論文數據庫,知網在國內可以說是一家獨大。尤其是學術期刊,在2004年CNKI工程市場工作報告中,知網的產品——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在國內主營市場占有率已達到95%。
知網也反過來影響著學術界的規則制定。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常務副主編仲偉民以學術注釋規范舉例,知網曾向各個學術期刊推行便于知網統計分類的注釋規范(簡稱“光盤版規范”),但這套規范基本是依據自然科學學科的范式制定,并不符合社會學科尤其是不符合人文學科的學術研究范式。
如,歷史學科的論文注釋往往比較多,一般采用頁下注。光盤版規范使歷史學的論文注釋變得相當困難、混亂,特別不利于閱讀。但后來這套規范在學術界強制推行,很多期刊擔心自己不被知網收錄而被迫實行這套制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國學術期刊注釋體例的混亂。
一位從事期刊出版多年的編輯透露,現在職稱評定也要求,參評論文要在知網等主流數據庫收錄的期刊發表。
憑借數據庫服務,知網為自己的商業模式找到了完美閉環,同時也將學術知識生產環節上的各個角色成功編入了一張彼此相連的大網。
最初,知網作為中國知識的基礎工程面世,英文簡稱“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沿用至今,其社會公共屬性已是題中之義。
在知網的搜索框下,學術期刊和論文被排在分類的前兩項,這正是其賴以生存的兩大核心數據資源。知網官網介紹,其期刊數據庫“收錄國內學術期刊八千多種,全文文獻總量5800萬篇”。
知網能擁有如此體量的學術期刊數據版權,還得從其前身——《中國學術期刊(
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杜邦公司被立案調查
實施兩年后,深圳告別二手房指導價?
體檢查出的“結節”,一定會發展為癌癥嗎?
造假、瞞報、未清繳,141條碳市場罰單里的秘密
這些緬甸華人熟悉的樓宇,已成震后廢墟
萌于春秋時期的“古楠木王”被盜割,11人獲刑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