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嚴監管和強監管的金融機構堅守金融業而言,合規是合規必須堅守的底線。作為全球第一大銀行市場和第二大保險市場,榜萬中國銀行業和保險業歷來是余條銀保重點監管對象。
如今,罰單金融機構的底線合規度將被提升至一個新臺階。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機構堅守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合規并強調“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榜萬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余條銀保
合規度由此成為金融機構經營穩健與否的罰單核心考量。哪家金融機構經常頂風作案?底線哪家金融機構頻收天價罰單?哪家金融機構涉案業務線最多?這不僅僅是監管機構的重點監管取向,更是金融機構堅守每一位金融消費者關切的問題。
為實時監測各金融機構的合規合規度,南方周末相關部門合力歷時近一年搭建了“牧羊犬——中國金融業合規云平臺”(下稱“牧羊犬平臺”)。榜萬經不斷迭代升級與完善,“牧羊犬平臺”現已對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及三者全國派出機構公開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進行實時收錄,并同步進行人工校驗。為確保“牧羊犬平臺”數據的精準度,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對實錄數據與三家機構公布的信息逐一比對。比對結果顯示,牧羊犬平臺收錄的處罰信息數據準確率高達100%,無缺漏和錯誤之處。
為客觀呈現2023年度20家系統重要性銀行和九家主要壽險公司的合規度,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針對“牧羊犬平臺”收錄的萬余條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構建2023中國新金融合規榜。
基于“牧羊犬平臺”實時收錄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及三者全國派出機構公開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因此,這些數據信息基本涵蓋了所有針對銀行和保險業的監管處罰信息。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還對金融機構收到的罰單數量和受罰金額進行分類統計分析,因為罰單數量和受罰金額分別反映違規的多寡和違規嚴重與否。
據統計,2023年1-10月,二十家中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共收到罰單802條,平均每家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收到40張罰單;上述罰單合計罰金近11.27億元,平均每家銀行及其分支機構被罰近5635.48萬元。
九家主要壽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收到287張罰單,平均每家壽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收到31張罰單;上述罰單合計罰金近0.52億元,平均每家壽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被罰近573萬元。
從均值角度分析,無論是罰單數量還是罰單金額,銀行的數值都大于壽險公司。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認為,這與銀行的規模和業務量較大有關。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對牧羊犬平臺收錄的三大監管機構于2023年1-10月發布的10467條處罰信息(包括了機構處罰信息及個人處罰信息)進行數據挖掘分析,并構建出2023年新金融合規榜。
銀行合規榜之受罰金額榜單顯示,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和上海銀行包攬前三。其中,建設銀行和民生銀行受罰金額均超過2億元,遠超上海銀行的9854.4萬元。而銀行合規榜之受罰次數榜單則顯示,工、農、郵、建、中五大國有行位居榜單前五,且機構處罰信息數量均大于70條,遠超第六名民生銀行。
新金融競爭力榜之銀行合規榜(梁淑怡、劉宇宇/圖)
分銀行類型觀察,2023年1-10月期間,各銀行收到機構罰單數量數值大小基本是按國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次序排列。而金額大小則沒有明顯規律。
對于國有行而言,在本榜單統計的時間段內,相比于工、農、中、建、郵而言,交通銀行的合規程度較好。從罰款金額上看,交通銀行排名第十二,而其余五大國有行則均排在前十。同時,交通銀行收到的罰單數量也較少,亦是唯一不在國有行罰單數量梯隊里的銀行。該行在本次統計的時間段內收到41條處罰信息。該處罰信息數量僅高于股份行梯隊里民生銀行的42條。建設銀行則因在2023年2月16日由原銀保監會(現為金監總局)發布的一張罰沒合計近2億元的罰單成為本階段受罰金額最大的銀行。此外,排在受罰次數榜首的工商銀行每張罰單金額均不超過600萬元。因此,其受罰金額總額在國有行中排名靠后。
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合規情況則較為相似。在本榜單統計時間段內,以上兩個類別的銀行各有一家排在受罰金額榜前三,且原因均是收到超過6000萬元的大額罰單。南京銀行和江蘇銀行則是在本榜單統計時間段內合規情況最好的兩家銀行。上述兩行受罰金額均不超過1000萬元,分別為60萬元和860.1萬元。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認為,因為四大行業務規模龐大、分支機構眾多,受罰次數多不一定說明其合規度低于其它銀行。
從違規類型分析,本榜單統計時間段內,二十家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違規情況集中于貸款、對外擔保及客戶身份識別三個領域。其中,貸款業務是銀行違規的重災區。建設銀行上述近兩億元的罰單共涉三十八條違法違規事實,其中十五條即與貸款業務違規有關。而受罰金額榜的前十名中,除上海銀行只有一張因“違規辦理內保外貸”等其余七項涉及違規辦理外匯業務事由的罰單外,其余九家銀行收到的罰單均涉及貸款業務的違規。事實上,根據歷年處罰信息,貸款業務違規一直是銀行業的“舊疾”。
違規辦理內保外貸和違規對外擔保問題則是在本次統計時間段內外管局對銀行的罰單金額最大的項目。上海銀行和中信銀行分別因上述問題被處罰金9854.4萬元和1175.44萬元。
此外,客戶身份識別問題則是在本次統計時間段內各監管機構對銀行罰金最高的第三項。其中,平安銀行和郵儲銀行在本次統計時間段內收到的最高罰金罰單均涉及“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并且這兩張罰單的罰金分別為5341.17萬元和3186萬元。
綜合上述分析,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建議,各銀行需重點關注貸款業務、擔保業務及支付結算業務的合規性。如何根治舊疾,保證貸款業務的合規性是各大商業銀行亟需思考的問題。如今,部分銀行已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輔助人工審核貸款等環節。因此,提升人工智能技術在輔助審核貸款資料環節的準確率或是整治“舊疾”的可行方案之一。
壽險合規榜顯示,無論是受罰金額榜還是受罰次數榜,平安人壽均在第一名。泰康人壽則分別為第三名和第二名。
受罰金額榜第二名和受罰次數榜第三名則分別為太平人壽和中國人壽。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合規榜里表現較好的是友邦人壽。在本次統計時間段內,友邦人壽是在所有參評榜單對象內唯一一家沒有收到三大金融監管機構及其派出機構罰單的金融機構。
新金融競爭力榜之壽險合規榜(梁淑怡、劉宇宇/圖)
從違法類型看,壽險公司違規情況主要為弄虛造假、欺騙誘導投保人和制度管理問題。根據“牧羊犬平臺”,2023年1-10月中,關于壽險公司處罰信息共有453條。其中,187條涉及弄虛造假、105條涉及欺騙或誘導投保人以及130條涉及內控制度和管理問題。
實際上,大部分涉及“內控制度執行不到位”的罰單都涉及“編制虛假資料”與“唆使、誘導保險代理人進行違背誠信義務活動”。而“唆使、誘導保險代理人進行違背誠信義務活動”正是“欺騙或誘導投保人”的根本原因。這或與公司及其分支機構的業務價值理念有關。若公司考核指標設計不合理或執行變形,或相關部門管理人員行為不端,其下屬尤其是基層人員在開展業務時也將難以保證業務的合規。
因此,壽險公司本年度的合規問題基本可以歸結為指標體系設計不科學和內控制度無法落實到位的問題。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建議,壽險公司領導人應堅守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不應為一時業績沖動而無視合規,更不應弄虛作假,影響公司甚至壽險行業的形象。
全國人大代表秦英林:不論黑龍江還是海南,智能化讓豬場都四季如春
鐵路部門1月15日起優化車票改簽規則
伊朗發生連環爆炸已致103人死亡,當地官員稱系恐襲事件
2023年為史上最熱一年
全國政協委員魯曉明:盤活社區醫院,在家門口養老
金三角槍族:盤點緬甸邊境的自制武器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