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元宇驗室深圳科幻周閉幕儀式上播放宣傳片。宙創(受訪者供圖/圖)
“一百年后的新實響社世界是什么樣的?”
“我會把我的思維方式數據化,輸入電腦。背后”在放置實驗設備的科幻工作桌前,一名科研人員舉了個例子。何影
“會出現一些會飛的元宇驗室汽車。”身著白色雙排扣外套的宙創廚師想象著。
“可以讓自己直接在虛擬世界里生活,新實響社或者變成一個機器人。背后”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科幻系著紅領巾的何影男孩回答。
首屆深圳科幻周舉辦前,元宇驗室組委會工作人員走訪市民,宙創記錄他們對未來的新實響社幻想,并把科幻周主題定為“百年后的深圳”。
2021年12月11日,科幻周落下帷幕。由于疫情的關系,啟動于11月13日的科幻周,綿延成了“科幻月”。在原先的科幻藝術展、“晨星杯”頒獎典禮等活動的基礎上,組委會組織了觀影會、論壇,還請科幻作家進校園,做了兩場普及活動。科幻周組委會主席馬國賓認為,這是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節——面向的是大眾,而非局限于科幻文學界。
科幻周是由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以下簡稱科幻基金)發起的。2014年,馬國賓參加了華語科幻星云獎、銀河獎的頒獎典禮,認識了劉慈欣、王晉康等中國科幻作家。時隔一個月,他們告訴馬國賓北京還有一個獎要頒,他以為會在那里認識新的人,過去一看,依然是熟悉的面孔。馬國賓納罕:“中國科幻到底怎么了?美國有兩億人,兩千個(科幻)作家,我們十三四億人,十幾個有出版能力的(科幻作家)。(這樣下去)我們的孩子以后只能看國外的東西,我們自己的東西沒有。沒有想象力的民族太可怕了。”
翌年,馬國賓和馬越鵬——兩人分別具有投資、孵化工作經歷,加上幾位科幻、公益、美術領域的伙伴,發起了一個專項公益基金,用以支持科幻產業的發展。從這一年開始,他們開辦“晨星杯”中國原創科幻大賽,賽事陸續涵蓋文學、美術、電影工業板塊。不同于以往科幻圈的大小獎項,“晨星杯”專注于挖掘未被看見的作品和人才,參賽者甚至不用交出完整作品,如果大綱和樣章被選中了,就能獲得資助。
本屆“晨星杯”的頒獎典禮,舉辦地在深圳蛇口元宇宙創新實驗室(科幻創新中心)。該創新中心由科幻基金和米兔數股聯合發起成立,有幾個功能區域,如數字藝術長廊、元宇宙平臺、新媒體實驗中心。據科幻基金秘書長陳木青介紹,米兔數股在區塊鏈、數字收藏品領域有一定積淀,這也是基金會選擇與之合作的原因。但元宇宙創新實驗室成